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2的文章
圖片
  「過胖」易早產?10 大早產原因全蒐錄! 多數媽咪發現懷孕後,因為擔心胎兒生長發育狀況,所以對自己的生理變化變得特別敏感。隨懷孕周數增加,不同階段也會發生不同狀況,且因人而異,本篇將介紹早產常見10大原因,希望能減少孕媽咪心中的擔憂並了解相關處置方式。 不明早產因素高達50 % 只要是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出生的狀況,無論是孕媽咪、家庭或醫護人員都不樂見,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表示,早產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胎兒發育狀況未成熟,雖然以現在的醫療技術來說,滿28~29周生產的寶寶存活率跟過去比相對提高許多,但早產寶寶未來還可能面臨許多併發症,因此,婦產科醫師會視母體與胎兒的狀況,儘量讓胎兒在最適合的時間出生。 蔡亞倫醫師提醒,雖然臨床上有50%的早產因素不明,但若有以下狀況,孕媽咪更應提高警覺並配合醫護人員的建議,安度孕期。相關說明如下: 1. 子宮形狀 先天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單角子宮、子宮間隔等,或後天罹患子宮方面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等,甚至曾進行子宮手術,較容易因為子宮形狀、空間無法支持逐日生長的胎兒。 2. 子宮腔感染 子宮因外部或內部細菌感染,引起絨毛膜羊膜炎,發炎狀況可能誘發子宮收縮,而造成早期破水與早產。臨床上雖發生機率不高,但有近40%的早產因素是感染羊膜炎所致。 3. 子宮頸問題 子宮頸長度過短或子宮頸閉鎖不全,也可能誘發早產,蔡亞倫醫師表示,子宮頸長度變化,可經超音波檢查觀察,懷疑有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時,通常是前胎曾發生不明原因流產。 4. 內科疾病 母體本身罹患內科疾病或妊娠併發症,如:有高血壓病史或本身罹患高血壓的媽咪,孕期應更注意血壓控制,避免併發子癇前症、增加妊娠風險,以致子宮環境不利胎兒繼續生長發育。 5. 急性疾病 一般人可能罹患的急性疾病,尤其是腹腔或骨盆腔內臟器遭受感染、病變等狀況,如:腸胃炎、盲腸炎、膽囊發炎或尿路結石感染等,若發生在孕婦身上,可能因過度刺激而誘發宮縮。 6. 多胞胎 子宮是由極富彈性的肌肉、韌帶組織所組成,懷孕時若因多胞胎或胎兒過大等狀況,也可能造成子宮過度擴張,以致承受壓力更大,而誘發早期子宮收縮。 7. 過度疲勞 母體健康與胎兒息息相關,若孕媽咪過度疲勞、缺乏適度休息,可能影響胎兒營養與氧氣的血流供給,造成胎兒發育或生存問題。 8. 腹部撞擊或過度用力 不論是腹部遭受外力撞擊或因提抱重物、劇烈運動
圖片
  高齡產婦的受孕機率比較低?寶寶出現異常的機率高?關於高齡懷孕的可能風險,只要了解狀況更懂得自我提醒! 對女性來說,懷孕生產其實是一件風險很大的行為,而高齡產婦又因年紀的緣故,身體機能總是比不上年輕時的狀態,無形中,增加了懷孕風險。此時,就需要更多的觀察及留意,但不需要緊張,只要按時產檢、遵從醫囑並做好個人的生活習慣調整,相信母胎都能安度孕期! (高齡產婦身體機能下降,比起年輕孕婦,會有較高的懷孕風險。圖/shutterstock)   在醫學上,女性只要滿34歲懷孕即為高齡產婦,而根據內政部民國110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平均生育年齡是32.29歲,其中,生育年齡為35歲以上者,占總生母人數的31.6%,為十年前的1.8倍。從資料中可以看出,現代人晚育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高齡產婦的懷孕風險   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機能及體力大不如前,是很自然的生理過程,因此,比起年輕孕婦,高齡產婦確實會有較高的懷孕風險。木生婦幼診所婦產部醫師依據孕期的不同階段與生產過程,說明高齡懷孕容易面臨的風險: 懷孕初期   在懷孕初期較常見的風險,如:早期出血、早期流產。 懷孕中、後期   可能會出現早產性的收縮、早產風險、子癇前症或妊娠糖尿病等。若媽媽有妊娠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當,會造成胎兒出生時的血糖不穩定,可能會出現血糖過低的情況;如果媽媽早產,新生兒因器官成熟度的不完整,可能會發生呼吸窘迫症等的早產併發症。 生產過程   出現產程遲滯、產後大出血等的風險較高。 年紀影響胎兒染色體異常之機率   事實上,不只懷孕與生產的風險上升,隨著孕婦的年齡增加,卵子受精後進行分裂時,出現問題的機會也大為提高,所以高齡產婦面臨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會明顯增加,而國內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則是生出唐氏症寶寶,將伴隨發長發育遲緩、出現智能障礙、認知功能減退等的行為問題。 (高齡產婦孕期風險較高,需要按時產檢,確保胎兒健康。圖/shutterstock) 按時產檢.讓母胎都安心   通常領到孕婦健康手冊後,就可以依據規定的時程進行產檢,透過產檢能了解母胎狀況,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應對的治療,醫師表示,除了公費檢查之外,高齡產婦還可考量自身的狀況,選擇適合的自費檢查。   醫師依據孕期階段,說明建議的自費產檢項目: 懷孕初期   建議進行第一孕期唐氏症篩,可透過抽血及超音波進行篩檢,評估寶寶患有唐氏
圖片
  台灣去年孕產婦死亡人數高達22 人,高齡、肥胖、多胞胎為生產死亡三大主因! 女人生孩子,就像走了一趟鬼門關,儘管現今醫學發達,但晚婚的人越來越 別以為生孩子很簡單,只需按照醫生指示、按部就班就能平安度過;從懷孕、養胎、生產到產後調養,每一步都是一個坎。   台灣孕產婦死亡率,OECD 第七高!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2021年共22名孕產婦死亡,死亡率為每十萬活產14人,其中2019年的孕產婦死亡率為每十萬活產16人是近十年最高,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38國比較,台灣竟然排名第七!雖然低於美國,但比英、法、德、義等歐洲國家都高,同時也高於日、韓。 令人吃驚的是,儘管台灣醫學是世界公認的發達,且健保制度良好,但若與全球比較起來,孕產婦仍有較高的死死亡率。   三大主因:高齡產婦、肥胖、多胞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分析,孕產婦死亡率較高有三大原因:高齡孕產婦越來越多;飲食西化,孕產婦體重偏重比例較多;高齡不易懷孕就會做人工生殖,造成多胞胎機會較高。他建議適齡生育,以25至34歲最佳,且備孕要有健康體重,是順產重要原則! 為確保產婦、胎兒及新生兒於生產過程發生事故能獲得及時救濟,減少醫療糾紛,衛福部2016年推動了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截至2020年共核予救濟1,167件,救濟金額近7億。其中,孕產婦死亡審定共102件,揭露三大事故死因,醫師分析高齡、肥胖、懷多胞胎影響大。     三大事故:產後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壓 依生產年齡分析,36至40歲佔35.3%為最大宗,第一胎佔49%最多,37周以上足月生產佔70.6%最高。而孕產婦死亡前三大事故原因為:子宮收縮不良/產後大出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症,佔比33.3%,其次是羊水栓塞28.4%,以及妊娠高血壓21.6%。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子宮收縮不良/產後大出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症的風險因子包含生太久、寶寶太大或雙胞胎撐大子宮、媽媽太胖讓產道變窄,或是羊水太多、前置胎盤、子宮有肌瘤等;羊水栓塞沒有先行因子,都是發生才知道,「比較麻煩」;妊娠高血壓則是孕產婦肥胖、高齡或有家族史都要注意!   現代人晚婚,高齡產婦也越來越多,儘管無法控制高齡懷孕,但自身能控制的體重,就得好好注意了!正如前述專家建議的,「備孕的健康體重,是順產重要原則!」
圖片
  子癇前症恐致孕婦、新生兒死亡,高齡產婦是高危險群! 國內外研究均證實,高齡產婦子癇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台灣約三成孕婦年紀超過35歲,屬於高齡孕婦,專家提醒,孕期體重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宜,避免肥胖,高齡產婦應依照建議回診,接受風險評估,以減少子癇前症風險。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則占22%。 「子癇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婦產科教授李茂盛表示,如果子癇前症嚴重,容易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至於孕婦則可能出現癲癇、中風、腦水腫、出血休克等急重症。 臨床顯示,子癇前症好發於懷孕初期,以及35歲以上高齡產婦,以及本身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由於胎盤功能失調,懷孕20周以後,容易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等兩大症狀。 有些患者在懷孕20周後,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體重過度增加等症狀,確診時如果已經惡化,為了避免危及孕婦健康,必須考慮引產、終止懷孕。 目前國健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若是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接受羊膜穿刺,透過產前遺傳診斷,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早先掌握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症等遺傳疾病。 醫師提醒,孕媽咪如罹患高危險妊娠、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就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更應該依規定接受產檢,且早晚測量血壓,了解身體狀況。 現階段全國共有70家醫療院所被核准為「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醫師表示,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均應尋求責任醫院協助。 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或電洽0800-870870專線。
圖片
  玉兔懷孕患「子癲前症」,沮喪爆哭還口吐鮮血後悔「怎會這麼晚才懷小孩!」 現代人習慣晚婚,而高齡產婦正是罹患「子癲前症」的高危險群之一。 《我愛黑澀會》妹妹之一玉兔(鄭如吟),今年3月宣布和交往7年的導演男友Howard結婚,隨後也公布懷孕喜訊,並即將在下個月(11月)迎接寶寶,而玉兔臉書也時常分享和老公、孕肚中的男寶一家三口的幸福照片。 (玉兔時常在臉書分享和老公、兒子一家三口的幸福照片)   被告知有「子癲前症」,沮喪爆哭 日前,玉兔上傳了一段影片談懷孕心得,目前36歲的她,懷孕已經邁向37周,從照片中也看得出大腹便便(但臉和四肢看起來一點都不胖)。她表示,很後悔這麼晚才懷孕,當診所告知她有「子癲前症」,她整個超緊張,查網路、告知老公,而且她懷孕時就一直做夢,覺得寶寶可能會留不住,還有一點出血狀況,當下真的很崩潰。 (玉兔被告知有「子癲前症」超緊張) 她看到網路上有媽媽是「子癲前症」,後來寶寶有異常沒留住,媽媽又大出血,她難過又沮喪,跑去跟老公訴苦,但老公正忙線上會議,說晚一點再來陪她,然後她就一直哭,沒想到一哭就是一個小時。無助下,她好後悔太晚才懷孕,因而可能沒有辦法給寶寶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有可能會失去他。     醫生開藥,要玉兔吃到生產 玉兔解釋:「子癲前症嗜好發於譬如高齡產婦、高血壓等等,我剛好是高齡產婦,在胎盤形成跟子宮連結的那個血管有點異常,所以很容易造成的狀況是什麼,妳的血液沒有辦法輸給寶寶,胎兒過小,或者是媽媽很容易高血壓,因為血壓高才能打進去血管給寶寶,嚴重的話就是子癲癇症,可能有癲癇中風的狀況。」 (玉兔表示自己是高齡產婦,很後悔沒有早一點懷孕) 後來學姐安慰她,沒事,自己也有子癲前症,只要吃藥會沒事,而醫生也要她別擔心,會好好照顧她肚子裡的寶寶,並開了微量的阿斯匹靈,讓血液不會那麼濃稠,讓玉兔吃藥到生產。(編按:懷孕期間,孕婦的心情很重要阿!心情愉悅寶寶也才會開心唷)   和老公吵架氣到吐血:「一輩子記得!」 懷孕期間,由於賀爾蒙作祟,孕婦的情緒很容易受影響,而玉兔因某次和老公吵架,爆哭又生氣,僵持了一陣子後她忽然整個臉脹紅,並開始流鼻血,由於阿斯匹靈會抗凝血,因此光是止血就花了快30分鐘。她又一直哭、鼻血一直止不住,最後直接積在喉嚨,只好用吐的排出,讓她直呼:「氣到吐血」竟然是真的! (玉兔和老公吵架,因吃的藥有抗凝血功能,讓她鼻血流不
圖片
  發生急產千萬要冷靜!來不及送醫院就照這9 步驟在家生 陣痛來了,許多孕婦和先生著急趕往醫院,以為寶寶馬上要生了,結果往往是陣痛痛上十幾個鐘頭,才終於等到寶寶來報到。生產對多數媽媽來說,很少是立即且馬上的事,唯有極少數的孕婦可能遇上迫不及待的寶寶,來不及趕往醫院就出生了。       陣痛來臨,子宮開始規律的收縮時,寶寶即將誕生的子宮頸口也逐漸的開啟,婦產科醫師表示,一般初產婦平均需要經過約10小時、經產婦約需8小時左右的時間,子宮頸口才會完全打開。等子宮頸口打開之後,通常還需要20分~60分鐘左右,嬰兒才會出生。因此,一般孕婦在家中出現陣痛產兆時,通常都還有一段時間才會生產。     有些孕婦會先洗個澡,計算陣痛頻率,再出發到醫院待產; 但如果產痛到生產發生在3個小時內,則稱為急產,或是來不及趕往醫院,就已經生在家中,也可以算是急產。   (多胎的經產婦、早產、體重過輕的胎兒、有急產史的孕婦都是急產的高危險群。圖/Shutterstock) 急產的高危險群  急產大多發生在:  1. 多胎的經產婦  2. 早產 3. 體重過輕的胎兒 4. 上一胎有急產記錄的產婦     因為經產婦子宮頸口打開的速度會加快,臨床上就有產婦依照上一胎的經驗,以為自己不會那麼快生產,結果沒有馬上到醫院待產,而發生在家生產的情況。另外,有些初產婦可能因為還未到預產期,沒有想到自己要生產了,而發生早產的急產。     因此,婦產科醫師提醒,每個孕婦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如果有急產記錄的人或是多胎的經產婦,當產兆出現時,最好趕快帶著事先準備好的物品,並聯絡家人盡快至醫院檢查或待產。    預防急產 認識產兆      預防急產的發生,就應該先了解一下產兆的來臨,產兆最主要的三個指標:落紅、破水、陣痛。如果是急產的高危險產婦,當其中一個產兆出現時,最好趕快去醫院待產。 *落紅     出現有鮮紅色或褐色血絲的黏液分泌物,或感覺像點狀的落紅,一般發生在陣痛和破水的前一兩天。如果血量不是很多,初產婦可先等待之後是否伴隨有陣痛,再決定何時至醫院待產;如果經產婦出現落紅時,建議先至醫院檢查子宮頸口擴張的情況。  *破水     大量的羊水流出,感覺就像無法控制的大量液體從下體流出來。為了預防感染都建議盡快至醫院待產。  *陣痛     規則的陣痛,時間越來越密集、強度也越來越強,不管怎麼改變姿勢
圖片
  胎動、宮縮、陣痛,幫你解答孕期中的大小事! 懷孕對於新手媽咪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胎動、宮縮、陣痛⋯⋯等,任何的感覺都是第一次,因此難免容易緊張,而對每個跡象產生疑問與擔憂。   懷孕初期,胚胎在子宮著床後,慢慢發展出形體、器官、手腳等等,逐漸也會有動作產生,如無意識的反射動作,但這通常是準媽媽無法感受到的。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表示,通常到了懷孕中期,孕媽咪才能明確地感受到胎動。 (懷孕中期開始感受到胎動。/圖shutterstock) 胎動  胎兒活力的表徵    懷第一胎的準媽咪,大約在懷孕20週左右,才會感覺到第一次的胎動,如曾有媽咪形容像是「有東西滑過去」的感覺。馬偕醫院醫師表示,其實更早之前胎兒就有動作,但新手媽媽還不知道、沒有特別感覺;甚至還有人剛開始以為是腸子咕嚕叫、抽筋等狀況,後來才驚覺到「原來是胎動」。 第二胎以上,胎動更明顯   懷第二胎以上的媽媽(又稱經產婦),常常提早到約17~18週左右,就感受到腹中胎兒的動靜。馬偕醫院醫師說明,這跟孕媽咪已經熟知胎動的感覺有關係;其次,由於曾懷胎,子宮被撐大過因而相對比較鬆,因此寶寶的活動範圍變大,動作更明顯,胎動也就比第一胎來得厲害,有的還會讓媽媽以為是「過動兒」!  胎動的影響   胎動,不只是胎兒生命的表現,更顯示出胎位的狀況。馬偕醫院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第一胎約九個月左右,胎頭才會下降,加上體內鬆弛素的分泌,孕媽咪的骨盆腔會產生鬆開的感覺,出現較明顯的痠痛;但第二胎之後,部分媽咪可能在六至八個月間,就開始很不舒服,這是因為胎兒動得比以往還厲害,胎頭可能提早下降,胎位變動大(而較慢固定),且母體本身也比較鬆一點,所以骨盆腔對於胎兒往下沉的支撐力會比較差,導致痠痛感會提早出現。    因此,就整體懷孕過程來看,懷第二胎以上的經產婦,會比第一胎來得辛苦,除了對胎兒重量的支撐力較差外,還可能發生其他狀況,如:年紀漸長體力不足、需要邊養育第一胎、胎位還不正(而使胎頭頂到橫膈膜,導致母體感覺到喘)、胎兒活力旺盛(可能碰到某些器官部位而導致母體疼痛)。不過,生產時,的確比第一胎還要好生得多。  小心胎動次數變化太大   相信很多孕媽咪在感受到胎動的第一時間,都是既興奮又感動。事實上,胎動的頻率,還可以做為判斷胎兒生命跡象穩定性的參考依據。馬偕醫院醫師表示,以準媽咪的感受為基準,當胎動次數的前後落差明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