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子沐到府坐月子 - 生育年齡上升,高危險妊娠風險漸增,掌握孕期5原則,守護母嬰健康

圖片
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生育年齡持續上升,111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42歲(110年32.29歲),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31.43歲(110年31.23歲),其中35歲以上占比更是超過3成(32.44%)。 高齡妊娠會增加早產的風險,根據110年出生通報統計資料顯示,35-39歲孕婦早產比例為12.70%,較25-29歲孕婦早產比例高(8.40%)。國外研究亦指出,45歲以上孕婦流產的風險為45歲以下孕婦的2.6倍、發生妊娠併發症為3.3倍、早產風險增加為1.96倍。 💗產檢次數項目升級,5健康好孕原則 為提供更加完善孕期照護,政府於110年7月1日起擴大產檢補助次數及項目,提供孕婦14次的產前檢查、3次一般超音波、2次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妊娠第24-28週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貧血檢驗,及第35-37週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 為了促進孕期健康,務必遵循以下5大原則! 落實定期產前檢查 透過超音波檢查、妊娠糖尿病篩檢及貧血檢驗等產檢項目,有助於監測胎兒異常及降低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醒孕媽咪們記得依時程定期產檢,以掌握母嬰健康。 注意孕期均衡營養 均衡的營養對媽媽及胎兒的健康非常關鍵。孕媽咪於孕期可能有缺鐵、缺碘等問題,或於產檢抽血時發現有貧血症狀,此時補充營養素是至關重要的!孕期重要營養素包括:葉酸、碘、鐵及維生素B12等,孕媽咪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及未精緻雜糧,並以天然食物來源為主,獲取足夠的營養。 維持孕期健康體重 孕期體重過輕可能會造成早產及嬰兒出生體重過低;體重過重則可能會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剖腹產等風險。孕婦體重應依孕前體重做適當調整,以增加10-14公斤為宜,且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平時應注意營養攝取及適度運動,來維持孕期健康體重。孕媽咪如果對營養與運動有疑問,可諮詢專業醫護人員,獲取適合自己的健康建議。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孕媽咪應避免吸菸(含二手菸及三手菸)、飲酒或濫用藥物,同住家人也應避免吸菸,這些危害物質會增加自然流產、早產、胎兒中樞神經異常及嬰兒低出生體重等問題,影響胎兒及母親的健康。如有菸癮及藥癮問題,可尋求戒菸門診及藥癮戒治機構的協助。 多加留意早產徵兆 若在孕期時出現早產之徵兆,如:子宮收縮、肚子變硬或有下墜感、無法改善的下背痛、持續不斷的腹瀉或絞痛、陰道分泌物增加、胎動較平常減少一半以
圖片
  大媽嗆母乳媽媽傷風敗俗,不知檢點不要臉,你知道禁止、驅離或妨礙媽媽哺育,違者罰鍰多少嗎? 一名母親在臉書發文表示,搭火車有哺乳需求,被一名年長婦人,出聲制止,並且謾罵,說:「小孩子餓一下又不會死。」好在列車長處理得宜。 文章一出,惹怒許多媽媽,紛紛表示無法理解,並指出「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載明:「婦女於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時,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違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一名母親在臉書「爆怨2公社」發文表示,帶著3個月大的女嬰搭火車,途中有哺乳需求,但因該列車沒有親子車廂,於是只好選擇用哺乳巾蓋住為孩子,直接在座位上餵。   哺乳要躲起來? 這時一名與她相隔一條走道的年長婦人,出聲制止:「這是火車上,不是妳家,妳不能在公開場合這樣。」「公開場合這樣傷風敗俗!要餵不會去沒人的地方餵嗎?在火車上餵成何體統,而且小孩子餓一下又不會死。」要她要餵就去廁所旁邊餵,去躲起來餵。   這位媽媽反問:「請問妳吃飯都躲起來吃?還是都在廁所吃?」婦人卻進一步批評她沒禮貌,說:「不知羞恥,在火車上這樣餵奶,有夠噁心,不知道火車上人很多嗎?那麼多人在看,就在這邊餵奶,現在人怎麼都這麼不要臉,還在跟我硬催硬幾,小孩有夠可憐,有這種媽媽。」 (圖:截取自爆怨2公社) 接著,婦人把列車長叫來,並且告訴列車長,在車上餵母奶的行為很不得體。列車長了解情況後,把她安排到了另一個車廂,之後還送來了小餅乾跟水關心這位媽媽,並且說明可以繼續哺乳,要她放心。 文章一出,惹怒許多媽媽,紛紛表示無法理解,這時代居然還有這種守舊思想。 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 這位年長婦人一定不知道台灣在民國108年就公布「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其中,第四條之一,載明:「婦女於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時,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第八條:「禁止、驅離或妨礙婦女於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政府與民間都大力提倡餵母乳,媽媽們也樂見有越來越多場所,設置有溫馨舒適的哺乳室。媽媽們哺乳事一件多麼美好的事,雖然大多數人都還是會準備哺乳巾,像PO文的這位媽媽,但無奈還是有人會批評這樣的行為。 幸好列車長處理得當,讓這個單一事件可以順利落幕,也沒影響到媽媽哺乳。由此可知,很多人不知道有「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下次遇到這種會批評媽媽在外哺乳的人,不必跟他囉嗦,可以告訴對方這件事,相信可以讓對方
圖片
  出生地:馬桶!新北孕婦上廁所「大出男嬰」,急產狀況& 處置方法一次看。 這真是跨年的驚喜禮物!新北市一名孕婦在上廁所的時候,竟然把孩子生出來了!什麼樣的孕婦有可能急產?急產的狀況&處置方法為何? 我們常聽到懷孕後期的孕婦開玩笑說:「覺得自己快生了,等一下上廁所,搞不好就會大出來了!」沒想到這個玩笑話竟然成真。   新北市深坑區30 日有名31 歲孕婦,因腹痛而在住家二樓上廁所,沒想到當坐上馬桶後一用力,一名男嬰竟迫不及待「滑出來」,噗通掉進馬桶。面對迫不及待出生的男嬰,家人既開心又擔心,立即通報警消人員。 通常若產婦來不及到醫院就發生急產的狀況,而身旁也沒有醫療人員佈置合適的出生區域,以及接手新生兒,容易導致新生兒頭部撞到地面而受傷。由於剛出生的新生兒調適溫度的能力比較差,若沒有及時做好保暖的動作,也容易讓寶寶失溫。 但幸好警消到場檢查後確認母子均安、意識清醒,並隨即將母子送往北市萬芳醫院檢查。   什麼狀況容易急產? 據了解,這名男嬰是該名孕婦的第二胎。子沐請教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明緯說:「從開始陣痛,到生產、分娩,整個過程小於3小時,就會被定義為急產。」發生急產的機率很低大約為0.5~3%,但產婦若屬於以下情況,建議在進行例行產檢時,應該主動諮詢醫師,儘可能避免急產發生。 什麼樣狀況孕婦容易急產呢?下面狀況可特別注意: 1. 生過很多胎 經歷過自然產的經產婦,其子宮頸曾經被撐開過,子宮頸的彈性變得較鬆弛,容易再次撐開,當胎頭往下降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也會比初產婦快,因此,生過愈多胎的產婦,發生急產的機率就會愈高。 2. 有過急產經驗 子沐提醒—若曾經有過急產的狀況,通常懷下一胎再次急產的機率會比一般產婦高。林醫師指出,有些產婦的骨盆腔較寬,或胎兒體型比較小,會更容易發生急產。 3. 具有特殊疾病 林醫師表示,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患有妊娠高血壓,胎盤早期剝離等情況,或者子宮遭受感染,都會刺激子宮收縮,也會因此提升急產的發生率。 急產徵兆& 處置方法 林醫師指出,若孕婦每隔3~5分鐘規律出現陣痛,並持續30分鐘以上,就是即將生產的跡象。但他表示,「當評估產婦是急產的高風險群,會將產婦從住家到醫院的距離納入考量,放寬產兆的標準,讓孕婦提早入院做準備。」 子沐提醒,只要產婦感覺到規則陣痛,且伴隨強烈解便的感覺,即表示產程進展迅速,胎頭極低、
圖片
  剛剛懷孕,充滿不安與忐忑怎麼辦? 恭喜妳懷孕了!不知道剛驗到兩條線的妳有什麼心情呢?驚訝、欣喜、感動、不安……然而三個月內,妳可能有很多疑惑,伴隨著強烈的不安,也不知向誰訴說,如何安頓好自己呢? 不知道寶寶的到來是否是妳預期中的呢?如果是妳期待已久的,這種如願以償的感覺一定好棒。也許妳經過了一段時間艱辛的備孕過程,所以對於寶寶的到來既興奮又忐忑,害怕一個不留意就影響了他。妳可能好想常常照超音波,看看寶寶還在不在,也可能在還沒拿到媽媽手冊前,充滿不安。這時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安定自己。 兩方法做好心理建設 1. 自問:「這是擔心,還是事實?」 通常人們在陷入擔心的時候,往往就會把它當成真實的事情來思考。例如,當孕吐緩解時,雖然身體感到比較舒適,但有些孕媽咪會忍不住想:「是不是寶寶怎麼了,所以我沒有孕吐呢?」然後就會往負面方向不斷思考,而忘記這一連串的念頭是「擔心」而非「事實」。這時,請以詢問來提醒自己,這樣能幫助自己遠離憂慮喔! 2. 和寶寶共處每個當下 擔心的時候,我們想的都是「未來」,會不自覺想要去風險管控,目的在於減少未知,增加可控制性。但控制並不一定能讓我們平靜。舉例來說:部分孕婦會有懷孕初期出血的狀況,我自己也有。這時我們可能會搜尋醫療知識與過來人的經歷,在這些資訊中,有部分會讓我們安心;有部分則會讓我們感到更不確定,於是無法達到減低焦慮的目的。 如果,妳是在懷孕初期對身體不太安心的孕媽咪,請練習把注意力放在現在,靜靜地坐著,緩緩地呼吸,妳可以撫觸妳的腹部,和寶寶連結,在心裡面告訴自己:「在這一刻,我安穩地坐著,呼吸著,在這一刻裡,沒有發生任何事影響著我們,我和寶寶好好地在一起。」透過這樣的過程將平靜傳遞給內在的我們,減少「未知」的佔據。 邊走邊學、聽各方經驗 如果寶寶的到來,最初並非妳或是另一半所期待的,妳可能會質疑:「我真的可以當媽媽嗎?」「他真的可以當爸爸嗎?」甚至妳會對自己有這樣的懷疑感到愧疚,這時,請不要急著定論自己,因為媽媽大多是邊走邊學,爸爸也是。 媽媽也都是在各種不確定之下,學習如何面對自己懷孕的身體。如果妳對於成為媽媽忐忑不安,那是合理的。這時,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自己內在的聲音,和伴侶好好訴說。在訴說的過程中,透過聽見彼此的聲音,感受到和伴侶在一起,一起面對不安。妳也可以找尋有相同經驗並且讓妳感到信任的家人朋友,聆聽她的心路歷程,透過經驗
圖片
  不孕病患求診之初常見5 大Q & A  ,祝福備孕媽媽順利展開療程.早日好孕到 好不容易踏進不孕科診間,卻又不知該從何問起。為了幫助有相關困擾的朋友們,在諮詢前有所頭緒,子沐特別整理5個常見Q & A,希望以此順利展開療程,早日達成心願! (走進了不孕科診間,卻不知道該如何諮詢嗎?圖/shutterstock/子沐編輯) 台灣的生育率逐年降低,少子化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注意!不過,在大家熱烈探討年輕人為甚麼不想生、不願意生育孩子的同時,也有許多伴侶為了無法順利懷孕而苦惱著! 一般來說,夫妻備孕期間若有規則的性行為,超過一年無法順利懷孕,應該求診諮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人類的生育能力跟年紀有很大的關聯,生育力最高一般落在20歲後半段到30歲左右,之後會逐漸下降。但近來,晚婚形成了一種趨勢,連帶就會影響到懷孕的機率。一旦超過35歲,備孕的時間超過半年還沒成功,更應該積極尋求幫助及治療。 進入不孕科診間,相信許多人一開始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詢問,以下整理了5個常見Q & A,希望有相關困擾的朋友們,在跟醫師進行諮詢前能有點頭緒。 Q1 :一直沒懷孕,哪些檢查一定要做? A:針對不易受孕的夫妻,通常夫妻雙方的原因各占50%,所以建議夫妻雙方都要接受檢查。身為體貼的另一半,先生可先接受精液分析,這個檢查的過程較簡單,不但不具侵入性且花費時間較短。 進行精液檢查前,會建議禁慾3~5天,以獲得品質較好的檢體來分析。醫師可以藉由這個檢查得知精子活動力、游動情形、型態是否正常、還有濃度及數量是否足夠,了解對受孕能力的影響。 至於女方要做的檢查,包括有基礎荷爾蒙(月經第2~4天抽血可得知)、AMH值(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代表卵巢中卵子庫存量)、輸卵管通暢測試(較具侵入性,用以評估子宮腔是否有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兩側輸卵管是否暢通及存在輸卵管水腫情形)、骨盆腔超音波(評估子宮是否有肌瘤或兩側卵巢有無異常腫瘤存在)。 Q2 :人工生殖的費用一定很貴嗎? A:人工生殖涵蓋的範圍很廣,包含人工授精、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染色體檢查都屬於人工生殖的範疇。當然進行的檢查及治療愈多,需要花費的費用相對也會增加。 以相對單純的人工授精來說,適用的族群是輸卵管通暢、精子品質良好的夫妻。費用主要來源是引卵所需藥物(劑量因人而異)及人工授精的技術費,大約1~2萬元左右。若進行到試管
圖片
  阿喜「秀孕肚」鼓勵凍卵:今日的卵就是比明日的卵有競爭力! 近期有關「凍卵」的議題,逐漸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許多藝人及Youtuber也都紛紛加入凍卵的行列,希望藉由自身凍卵經驗的分享,鼓勵坐在螢幕前、考慮凍卵的女性,勇敢邁出心中一直不敢跨出的那一步,替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選擇!     藝人阿喜(林育品)前幾日(28日)在個人臉書秀出了一系列的孕肚照,原先網友以為阿喜是要公布與男友無尊結婚的好消息,想不到是宣布另一則喜訊——凍卵! (阿喜秀出孕肚照,鼓勵大家一起加入凍卵行列。圖/臉書 @阿喜 林育品)     阿喜表示,自己大約在一、兩年前,思考婚與不婚之際,先是自我檢視了一下身體狀況,再觀察身邊的親朋好友發現,有人不小心懷孕;有人想要孩子,卻始終沒有消息;也有人才剛結束一段關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禁讓阿喜心想,雖然自己現階段什麼都還不確定,但至少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擁有為自己做選擇的權利,讓未來的自己有機會可以多一個不同的選擇。阿喜也說,「很幸福的是,要不要做這件事,我能夠自己決定。」     阿喜表示,雖然思考是否要凍卵時,自己並沒有生小孩的計畫,但「考慮一天,卵的品質就再扣點分數,不管怎麼樣,妳今天的卵就是比明天的卵有競爭力。」因此,在文末,阿喜也鼓勵大家一同加入凍卵的行列,提前替未來的自己多買一份保險!
圖片
  肚子靜悄悄,好失落!西醫辨別不孕原因,「5 項」常見因素快速掌握 西醫診療的過程,看重科學診斷,並以儀器檢驗的數據,來判斷疾病發生的可能機率,當女性想要備孕時,可先經由西醫的診療,確認自己的身體機能是否正常,再調整日常作息,相信好孕就會來敲門! (藉由備孕的諮詢診療,打造出好孕體質,相信肚皮很快就會有動靜!圖/shutterstock/子沐編輯) 媽媽藉由西醫的備孕診療,可先透過血液荷爾蒙分析、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輸卵管攝影及精液分析,來評估是否有難受孕的原因,若排除原因後,再從平時的生活、飲食習慣,打造出好孕體質,肚皮就會慢慢傳出好消息。   如何判斷好孕體質 子沐提醒,在西醫的觀點裡,女性要判斷好孕的體質前,則要先了解可能造成「難孕」的原因,子沐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聲說明女性難孕的常見原因: 子宮問題 常見的子宮問題,如:子宮肌瘤、肌腺症,都會導致受精卵著床的困難。在子宮畸形上,可能會出現雙子宮、子宮縱隔等情況,則流產的機率可能會較高。而內膜粘黏、子宮頸狹窄或閉鎖等問題,也都會影響女性受孕。 輸卵管問題 反覆的陰道感染,容易發生骨盆腔發炎,造成輸卵管充血、水腫,形成管腔沾黏狹窄甚至阻塞,造成女性不孕。 聲醫師指出,預防陰道炎,應維持身體的抵抗力,並保持會陰部乾爽透氣,若每天使用護墊或衛生棉,雖然可維持內褲的乾淨,卻容易造成悶熱進而養出壞菌,增加感染陰道炎的機率。另外,「陰道過度的盥洗,也會造成陰道炎,因為連同好菌都被洗光。」 (檢查身體狀況,了解體內造成難孕的原因。圖/shutterstock/子沐編輯)   卵巢問題 若沒有穩定的月經規律週期,經常三個月、甚至半年來一次經期,就會懷疑是否為多囊性卵巢。而卵巢早衰,意旨卵巢功能低下,某些女性尚未面臨更年期,但已出現月經遲延、月經量減少等更年期症狀,就會影響受孕。另外,卵巢腫瘤中,常見的巧克力囊腫,也會影響卵子的庫存量,不孕的機率就會提高。 內分泌失調 常見的內分泌問題,像是高泌乳激素,「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上的壓力,都可能導致泌乳激素濃度升高,造成月經失調。」除此之外,若是高雄性激素或黃體素不足的女性,也會較難受孕。 免疫問題 免疫系統是身體用來抵禦外來侵害的武器,但當免疫系統失調時,則會攻擊自己的器官,像是甲狀腺機能低下或亢進、紅斑性狼瘡等,有些甚至會攻擊精子和受精卵,造成反覆流產。 但造成難孕的
圖片
  孕飲食聰明挑!醫師教你如何吃出好孕體質 結婚後,希望與另一半擁有愛的結晶的你,也正在計劃懷孕嗎?但懷孕並非單靠孕氣,想要備孕就要注重日常飲食、生活作息的保養,此時,不妨參考西醫備孕的建議及治療,找出問題癥結,成功養成好「孕」體質,讓寶寶順利來報到! (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胎兒及母體的需求。圖/shutterstock/子沐編輯) 飲食內容聰明挑   許多女性在懷孕前,未能做到均衡飲食,因此,沒有適當的營養來滿足懷孕的需求。以鈣質為例,平日就普遍有攝取不足的狀況,懷孕後對於鈣質的需求量更大,才能滿足胎兒的生長和母體的需要,建議提早從低脂乳製品攝取鈣質,為懷孕打造骨本。   至於豆蛋魚肉類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建議儘量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豆魚蛋肉類食物,對素食者而言,如:堅果、種子、豌豆等豆類食物,更是不可或缺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另外,適當的油脂攝取也不能輕忽,「堅果油或橄欖油,也應適量的包含在飲食中。」此外,以下3種營養素,可說是備孕中的關鍵: 葉酸   葉酸為一種營養物質,存在於綠葉蔬菜、堅果、豆類、柑橘類的水果或穀物中,可助於降低大腦和脊髓出生缺陷(神經管缺陷)的風險,最常見的神經管缺陷則是脊柱裂,其椎骨沒有正確融合在一起,導致脊髓暴露,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癱瘓、大小便失禁,有時還會導致智力障礙等。   「葉酸在受孕後的第一個月最有幫助,因大多數的神經管缺陷是在此時機點發生,但許多女性在懷孕的28天之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懷孕,這也是為什麼在受孕前,就需開始服用葉酸並持續整個孕期的重要原因。」 鐵   不少女性有經血過多的困擾,而這也是導致貧血的原因。若孕婦貧血將容易造成胎兒過小和早產,建議在備孕時,先打好基礎。攝取鐵質的來源,多以牛肉、豬肉與肝臟為主,其實像是雞肉、鴨肉、魚類和貝類也含有鐵質,但值得注意的是,魚類富含自身無法合成的Omega-3脂肪酸,雖然對身體有益,但有些魚類含有較高比例的汞或重金屬,適量補充即可。   素食者更需補充綠葉蔬菜,如:菠菜、紅莧菜、地瓜葉等。豆類,像是青豆或豌豆。堅果類則是腰果、核桃,穀類的藜麥、糙米、小麥胚芽等。水果可以攝取火龍果(紅肉)或百香果等。此外,攝取鐵質時,同時補充維生素C,更有利鐵質吸收。 維生素D   一種脂溶性維生素,能增進鈣質吸收,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黑木耳、鮭魚、秋刀魚及乾香菇,而曬太陽也是獲取維生素D
圖片
  中醫藥膳孕前調理助你好孕 健康的母體是孕育胎兒的必要條件,準備懷孕的女性為了自己與胎兒的身體健康,應及早做好孕前調理、保養子宮環境,除可增加受孕機會,也才能迎接體格強壯的活力寶寶。 孕前調理的作用與好處 子沐諮詢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主任指出,胎兒的成長皆仰賴母體,若媽媽在受孕前就事先把腸胃功能調理好,加強儲備與吸收懷孕所需的精微物質,也就是現代營養學中的葉酸與礦物質、維生素等,也才能把營養提供給胎兒。 這也能減少懷孕期期間不舒適的症狀,如預防孕吐與早期流產,舒緩妊娠水腫等疾病。   特別需要調理的體質 吳醫師提到,有些體質的女性因為先天條件的關係,在受孕上會增加困難度,在準備懷孕前必須先調養好身體,在最佳的健康狀況下懷孕對媽媽與胎兒都好。 他指出,例如:長期減肥或有貧血症狀、習慣性流產者;包含以下幾種常見情形,都要特別注意孕前的體質調理。 腎虛-月經週期不規則 女性週期不定,排卵期不知道如何算起,受孕困難度相對提高。吳醫師說,女性經期過長、過短都不好,正常週期為25-35天,經期超過35天以上就算長,低於24天以下就太短。 最好的週期是28天,也就是濾泡期與黃體期各佔14天,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這樣容易掌握排卵期,受孕的機會自然多。 而月經過長或過短多半與內分泌相關,這部分與中醫的『腎』與『衝任』相關,因為腎主掌生殖與內分泌,月經週期不規則多半透過調理衝任與腎氣來治療。 肝鬱有熱-內分泌失調 現代女性工作或精神壓力過大,也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等內分泌的功能,這類因情緒壓力過大者,多半與中醫所稱的肝功能相關,肝臟體陰而用陽,藏肝血與肝陰、主疏泄調達的功能。 「肝鬱不舒」甚至產生『肝火上炎』等證,亦可能產生內分泌異常,現代女性經常有的經前症候群與經前矬瘡、便秘的情況,均與此相關。 脾虛-脾胃功能不佳 吳醫師指出,此類體質的人,腸胃通常不好,容易腹瀉導致營養不良。因為中醫認為任主胞胎,任脈的養分來自於脾胃所吸收的精微物質。 若母體養分不足、身體虛弱,懷孕時胎兒也連帶養不大。只有腸胃健康,食物養分才能充分吸收,畢竟媽媽身為胎兒補給站,養分充盈讓兩人分享,寶寶就健康。 助孕或調理體質的方式 吳醫師認為,身體的體質偏頗產生了疾病,如前述月經週期不規則或是有器質性病變者,諸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是多囊性卵巢者,就需要藥物治療。 目前除了中藥,也能藉由針灸、艾草等方式來調理
圖片
  無痛分娩:流言 vs. 事實 準媽媽們、特別是第一次準備做媽媽的人,心裡都難免對生產過程會有些惴惴不安,因為世人總是會怕痛,而生產的痛據說是可以極其慘烈的。所以一般準媽媽對於無痛分娩這四個字都會覺得有安慰的作用。可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們又聽說了很多關於無痛分娩的害處,對媽媽、對寶寶的副作用,有些說法聽起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再加上我們步入了一個講求自然的時代,無痛分娩要使用麻藥,而藥品當然不自然。於是,準媽媽們往往不知道該怎麼選,怕痛又怕害了寶寶。所以,多了解一些無痛分娩,特別是搞清楚哪些是事實 (或接近事實)、哪些只是謠言,是會幫助你做一個比較好的決定。   無痛分娩真的不會痛嗎?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剖腹產是一定會用麻藥的,一般是半身麻醉,即身體無知覺而頭腦仍然清醒。我們一般語境下說的無痛分娩,指的是自然產的過程中,通過使用麻藥而達到無痛的狀態。所以準媽媽第一個要搞清楚的就是,在你的情況可以進行自然生產的前提下,才需要去決定是否使用無痛分娩。 而無痛分娩一般採用的是硬膜外麻醉 (epidural anesthesia),即以針頭穿刺過產婦背部的皮膚、韌帶、進入脊柱管內硬腦膜與骨頭空間 (稱為硬膜外空間) 中,將一個軟細透明的樹脂軟管留在那裡,使得整個生產過程中可以持續將麻藥輸入。麻藥會使附近的脊髓神經麻醉,無法將由子宮及下半身來的疼痛訊息往上傳達到大腦,於是產婦就不覺得痛了。 但是,任何藥物的作用都是因人而異的,未必所有人都會百分百的感覺不到疼痛。一般來說,無痛分娩使用的麻藥一定會減輕疼痛,對 95% 以上的人都會有顯著效果。   無痛分娩的副作用很大嗎? 坊間流傳有很多說法,號稱使用麻藥會對媽媽和寶寶、特別是寶寶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但事實上,目前醫療界採用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其實是非常安全的,並且流行時間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了,而其操作方式仍然在不斷的精進中,所以去醫院生產的產婦其實不必對此有很多顧慮。當然啦,副作用不是沒有,畢竟是要使用藥品的。那麼,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常見的關於副作用的流言並釐清其事實內涵。   傳言一:針頭進入脊椎會抽到「龍骨水」 由於打麻藥的過程中,需要將針頭扎入脊椎,這在直觀上會給人一種很可怕的感覺,特別是會讓人害怕神經受損、或者脊髓被抽出。但其實針頭進入的是脊椎骨頭的縫隙之中一個具有彈性的空腔中,而且停留時間極短,再加上生產過程的麻醉師都是經